有關於『老屋改造』這件事,我記得應該最早是從青年路鐵路邊的KINKS BAR開始... 活化台南老屋的生命,用藝文、影像或音樂去包裝出屬於每一棟府城老屋的不同風格, 而誰想得到這個發想在幾年後竟然能成為在地觀光特色,甚至帶來全台灣仿效的風潮,
義大利麵雖然是異國美食..但因為它的料理方式簡易..幾乎變成大街小巷的台灣美食了.. 從我大學的年代開始到現在..平價的50元就有一份..講究食材的300元上下也是不在少數.. 其實不管是義大利麵或日本拉麵..『地道與否』一對上台灣人的口味就往往很難堅持得住..
記得香雞排剛開始爆紅那一年..一份三十五塊錢..想買到還得再排隊排上至少二十五分鐘.. 那時候在高雄唸書..雞排攤的婆婆跟媳婦或兒子三人輪流經營..炸的速度跟不上收錢的速度.. 買到的就是基本款的香雞排加點辣..如果再搭一杯珍珠奶茶就覺得是有點奢侈的小確幸..
四月常常讓我想起的是日本京都漫天櫻吹雪的畫面..在城市裡處處可見的盛開櫻花.. 以一個旅人的角度來看..那是個讓人覺得很幸福的季節跟城市.. 不過在台灣大概除非大老遠跑到武陵農場人擠人才能見到這樣壯觀的櫻花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