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離開台南以後才開始認識台南..以往卻覺得這些都如此習以為常.. 小吃的美味、城市的故事..其實以往經過不知道幾百次的街區卻幾乎沒有駐足留神過.. 譬如這個台南民族路上的西門小圓環..還沒改建成現在的圓環停車場時..
對於台南鱔魚意麵可以被如此推崇的原因..其實我一直很好奇.. 查訪後目前得到一說..似乎可信..也就是其實日本人一向愛吃鰻魚.. 鱔魚與鰻魚的外觀相似..因此相當受到日本人青睞..以前又都是高官貴人才吃得起的料理..
台南的琳瑯滿目小吃如果不深入研究..大概吃過雜誌常客的那幾家也就夠了.. 不過這趟在新年出門人擠人尋訪小吃的旅行中..無意間倒也發現以前竟然沒注意的店家.. 其中一道就是這『蝦仁飯』..以前如果講到蝦仁飯..大概我只知道集品、矮仔成跟好地方..
有人說台南像是台灣的小京都..畢竟台南曾經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 而在這個稱為古都的城市裡..有很多存在或許近百年、又或者百年以上的街巷廟宇.. 這點倒是和京都有幾分相似之處..而台灣對於日本文化的接受度又高..
春捲一向是在清明時節我才會想到的點心..平常其實捨不得花錢買它.. 原因大概不外乎..其實媽媽包的春捲總是料多味美..幾乎春捲攤有的配料..
講到台南的碗粿..大概首推永樂市場的富盛號和森茂碗粿名聲最為響亮.. 不過上次吃過富盛號之後..覺得倒是沒有預期中的驚豔好味..
以前還在台南電影院工作時..工作到凌晨下班幾乎是家常便飯的事.. 畢竟午夜場散場過後還有一些現場環境的維護等等的收尾工作... 偶爾接到電影上映前的測片工作..那看完可能也都接近天亮了..
過年台南小吃旅行的路線怎麼走最好?..我想民族路三段的永樂市場是不錯的起點. 因為從金得春捲、一味品碗粿、春蚵爹的國華街..再一路經過正興街到保安路.. 幾乎有超過七成的台南小吃都在這一帶..以前日治時期這邊屬永樂町一帶..
這兩三年的過年時節..台南中西區的街道巷弄總是人潮多到擠得水瀉不通.. 所以趁著過年前一星期的空檔..又回來台南走了一趟..避開觀光人潮.. 當然講到小吃..中西區這一帶應該幾乎是必訪的聖地..
電影十二夜的上映..看見了生命面臨的殘酷與希望..據說也造成認養熱潮.. 我想一部電影拍得成功..渲染出的後續效應是可以預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