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冰店跟冰果室曾經是相當紅極一時的約會場所..雖然印象中大概我沒趕上那個年代.. 可是偶爾聽到老一輩的叔叔阿姨爸爸媽媽講到年輕的故事..好像都少不了冰店的這個場景.. 年輕人總是需要個揪團聊天或甜蜜約會的地方..冰店的消費往往最是實惠划算..
走進傳統市場裡面..大概最習慣聽到的就是市井攤販的吆喝聲..最有台灣味的地方.. 離我家最近的傳統市場應該就是向上市場..最近卻開始飄起了讓人意外的咖啡香.. 因為其實在與中美街、華美街兩條交叉的幾條街巷(比如公正路)..都是安靜的住宅區..
關於自己對漢堡的第一次認識..我想就不要再提到那古早年前的溫蒂漢堡的古老歷史了.. 當年的漢堡真的是潮物..吃到漢堡就跟吃到先前吃到晴空塔東京巴娜娜蛋糕一樣潮翻了.. 時空來到2014年的現在..除了麥當勞等四大速食漢堡店以外..漢堡專賣店多得跟什麼一樣了..
在台北這個現化的城市裡面..還有股懷舊的基因在城市脈絡中流動..新與舊看似衝突又融合.. 高聳入天的現代化建築101大樓..卻可以鳥瞰不遠處的呈魚骨狀排列的四四南村老眷區.. 而走出捷運市政府站..就是大樓林立車水馬龍的豪華信義區..在不遠處卻有著靜謐的松山菸廠..
葡式蛋塔旋風應該是當年第一個引起一窩蜂效應的異國點心..那是我還在當兵時的年代.. 後來繼續接棒的有巨蛋牛奶麵包、章魚小丸子、可麗餅..等等..到現在當紅的霜淇淋.. 說到章魚燒跟可麗餅..當年還不知道引進台灣的時候原來口感是改良過的..
台灣是個異國美食文化齊聚的土地..但每種異國美食來到台灣又會因為當地口味而有變化.. 牛排與漢堡先不說..我想最早期引進的異國小吃大概就屬章魚燒跟可麗餅了.. 畢竟每個時期總是會有突然出現的爆紅小吃..從葡氏蛋塔一直以來屢見不鮮..
小時候對於西餐美食的憧憬..大概只有牛排跟漢堡這兩樣..那個年代能知道的也只有這樣... 漢堡當然是後來像是溫蒂速食連鎖餐廳引進的..而牛排西餐則是美軍進駐時期留下來的.. 漢堡就不說了..那個時候能吃到溫蒂漢堡真的算很潮的事..雖然那時候不用『潮』這個字..
現在物價年年高漲的時代..下午肚子餓的時候..台灣味的本土炸物攤大概是最好的欣慰.. 所謂本土炸物攤就是這篇要講的『炸粿』啦..可能簡單花幾個銅板就能暫時填滿饑餓的空虛. 而這種平民炸物的文化在台灣早期就一直流傳下來的飲食方式..透過油炸讓簡單食材更美味..
夏天的時序進入尾聲..蟬鳴還在惋惜不捨..高溫悄悄的又在雨季過後回來.. 額頭上淌淌的汗水..差點忘記夏日驕陽的威力..忍不住口一渴又想要來碗冰消消暑.. 說到吃冰這件事..今年夏天應該差不多吃了有近十家的霜淇淋店..新鮮感已經進入一個疲態..
在勤美西區附近這一帶生活..走在路上總是可以發現是許多外國人生活出沒的地方.. 所以像是一些美式餐廳或日式食堂不少..共通點大概都是價位不怎麼便宜就是.. 只是甜點店倒是不多見..這一帶我比較常去的頂多只有小梗、法米和慕夏巧克力三家而已..